游戏之家 > 游戏库

咒语的次序 咒语详细

咒语,施术者用来驱除邪祟、消灾免难、呼风唤雨的神奇语言。是不是很厉害?有兴趣的可以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两句!

中国古代的巫术咒语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先秦到西汉时期的咒语比较简单和质朴,而从东汉开始,巫师的咒语趋于繁复、华丽和规整。

“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这是传说商汤时期有人在野外捕猎时使用的咒语。《山海经 大荒北经》中记载驱逐旱神女魃时,需要高声喊:“神北行”。《礼记》有记年终蜡祭上要念的咒语:“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虽然先秦时期留下有关咒语的记载不多,但是从已知的几条咒术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咒语简洁明了,可以说是直接向对象发号施令了。除此之外,西周以来的施术者常常还会在发号施令之前先呼“皋”,大概与我们现在招呼他人时使用的“哎——”“喂——”之类的相似,意在引起被呼唤者的注意。这样看来,用现在的大白话来翻译先秦时期的咒语差不多就是:“喂——,你往北走!”表达够直接!

咒语的次序(咒语详细)

东汉时期是巫术咒语趋于完善的时期。在这之后一套完整的咒语主要由示威语、惩戒语和催促语三方面内容所构成。前两个部分可以说是一切咒语的基本构成要素了,但是汉代以前的咒语大多只有其中的一项,而最后一项催促语则是东汉以来巫术咒语所特有的惯用结束语。

示威语有很多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向施加对象宣布法术高超的神灵的降临或是巫师自己已经具备了神灵所赋予的超能力。《五十二病方》中有载:“浸火畜浸火畜虫,黄神在灶中。 去,黄神兴”、“帝有五兵,尔亡”,这类咒语就是用黄神、上帝来威吓恶虫。道教的示威语也是以招神为主,但是召唤的神灵更多,咒语的气势更大。汉代以后的示威语常常会提及五方神灵或四方神威。如以下两则咒语:“东方青帝甲乙君,南方赤帝丙丁君,西方白帝庚辛君,北方黑帝壬癸君,中央黄帝戊己君,千乘万骑护吾神”;“吾头戴朱雀,足履玄武,左挟青龙,右挟白虎”。反正就是只要神威大,小鬼都害怕!

咒语的次序(咒语详细)

列举恶鬼恶虫的名字,对其亲属关系进行揭示和攻击则是示威语的另一种形式。此类咒语在魏晋隋唐间尤为常见。《千金翼方》中一则禁咒注鬼的咒语:“注父张,注母杨,注兄靖,注弟强,注姊姖,注妹姜,知汝姓字,得汝宫商,何不远去,住何所望?......”,显然有一种“你尽在我的掌握之中”的感觉。

所谓的“惩戒语”是指咒语中表示如何惩罚鬼怪的内容。例如:“汝不疾去,咸盐苦醋唾杀女”、“编若十指,投若于水”、“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女不急去,后者为粮”等等,都是些威逼恐吓,吓破鬼胆的说辞。恶鬼怕不怕不好说,但是生人听着倒是怪渗人的。惩戒语一般跟在示威语之后,但也有两者混在一起的咒语。

咒语的次序(咒语详细)

东汉以后绝大多数咒语后面都缀有催促语“急急如律令”这句话,成为了咒语的程式化特征。这句话在道教的咒语中很普遍,但其实不仅仅是道教,东汉以后民间的很多巫师的咒语之后都会用上这样类似的结束语。“如律令”和“急急如律令”本来是汉代政府文告中常用的术语。意思是说像执行律令一样执行规定或按有关律令从速办理。也许是官府文告对汉代巫师有了灵感启发,所以在他们对鬼怪发布命令的时候便把这句话加了进去,以彰显自己不可抗拒的力量。

咒语的发展除了在内容形式上的规整,在语言形式的表达上也开始追求规整。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句式逐渐增多,句子匀称,韵脚整齐。比如一则呼唤风沙和黑暗的《五黑咒》:“天濛濛,地濛濛,人濛濛,鬼濛濛;天黑黑,地黑黑,人黑黑,鬼黑黑;天断头,地断头,人断头,鬼断头......”是不是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这样句式整齐,内容规整的咒语,读起来却感觉失去了原本的质朴,不但没有了咒语该有的震慑力,反而增添了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中国古代流行过各种各样的咒语,站在科学的角度上来看,这些咒语不过都是些糊弄人的把戏,但是咱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用。语言毕竟也是可以产生力量的,即便是对鬼神无用,对自我的暗示作用总还是有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