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山中老人与阿萨新教派
这里有个非常专业的游戏背景相关资料,请大家一起看一下。说起来英语Assasin阿萨新这个名词即刺客或暗杀者大家也许不太熟悉,这个词汇来源于阿拉伯语的HASASIN原意就是穆斯林中右翼教派的激进主义分子组成的刺客集团,他们用古来波斯相传的一些暗杀技术令十字军将士或其他教派的人谈虎色变,组织严密,形式诡秘,应该是比日本忍者更早的专业间谍集团。由于欧洲无此行业,所以以后刺客一词干脆沿用了阿萨新这个名字,一直使用至今。大家还记得《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的所谓圣火令武功吗,发明者是山中老人霍山,其实这个是音译问题,山中老人的史学界通用译名是“哈桑”,而他正是阿萨新教派世袭的集团首领,而《刺客信条》的主角牵牛星正式这个组织的第一杀手,当然后者是虚构的。下面就是关于山中老人(貌似就是游戏中一身黑衣装扮的长须老者)及其恐怖的阿萨新教派的历史真相。因为收集本文很久了,所以忘了原来出处,请大家谅解。文章很长,但读完希望大家更好体会这个游戏博大的历史背景。
这个故事是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传给西方人的,见《马可·波罗游记》卷一第40~41章,即著名的“山中老人”和他的那些杀手。
公元11世纪时,在中亚地区盘踞着一伙令人闻风丧胆的匪帮,首领称为“山中老人”(名Ala-eddin),他手下有一群穷凶极恶、毫不畏死的杀手,称为“哈昔新”(Hasisins)。周边各国王公贵族,任何人只要得罪了山中老人,必遭杀手暗杀,而且这些杀手执行命令时不畏艰险,万死不辞。
关于故事所发生的“两百年前的波斯”——当时的波斯帝国的萨珊王朝早就已经覆灭,波斯只是个地理概念(两伊地区),波斯人正被阿拉伯人统治,当政的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代王朝——阿巴斯王朝。
阿拉伯人本身文化落后,在吞并波斯以后,除了宗教(伊斯兰教)上同化了波斯以外,在文化上基本上被波斯同化。阿拉伯第一王朝倭马亚朝还算是阿拉伯本民族的王朝,其首都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文化上更接近拜占庭文明。而第二个王朝阿巴斯王朝的兴起,根本就是依靠了呼罗珊(波斯)人的支持,首都在伊拉克的库法,因此在习俗和文化上更加接近了波斯,甚至帝国政体、典章礼仪都是波斯式的,这个国家已经变成了阿巴斯王室与旧波斯贵族的联合政权。
在“山中老人”生活的时代,阿巴斯王朝已经衰落,名存实亡,真正掌权的是突厥的赛尔柱人,因此当时的波斯地区又被称为赛尔柱王朝。但一切制度还是按照阿巴斯王朝的旧制,阿巴思朝的哈里发还是名义上的宗教首领。
基于以上的原因,古人把阿巴斯帝国的人称为“波斯人”也不足为奇了。
“依斯美良派”现在一般译作“伊斯玛伊派”,是伊斯兰教众多派别中的一支,它本身并非“专以杀人为务”,阿巴斯王朝晚期兴起于北非的一个极端主义伊斯兰教派别。
这一派别趁阿巴斯王朝衰落之际,在埃及建立了独立的法蒂玛王朝,其奠基人赛义德·伊本·侯赛因于公元909年在突尼斯被拥戴为哈里法,取号为“伊玛目欧贝都拉·马赫迪”。由于他自称是先知的女儿法玛蒂的子孙、什叶派第七代伊玛目——伊斯玛伊的后代,因此他建立的教派叫“伊斯玛伊派”,他建立的王朝叫“法玛蒂王朝”。
言归正传,真正的由山中老人创立的“暗杀派”实际上是伊斯玛伊派的一个分支,叫做“阿萨辛派”,又叫“刺客派”或“新伊斯玛伊派”,产生于十一世纪末。下面将结合山中老人加以介绍……
1. 伊斯玛伊派=阿萨辛派
阿萨辛派名称的由来:居《世界侵略者传》所载,在叙利亚的伊斯玛伊派教徒别称Haschischin,Haschisch在阿拉伯语中指一种干草,可用于酿造麻药酒。由此Haschischin在叙利亚豪兰地区(地名,考证见前作“惨败哈丁”)将其读做Assissin,豪兰地区经常与十字军王国打交道,故在十字军编年史家笔下,伊斯玛伊派就变成了阿萨辛(Assassin)教派,成为刺客的词源了。惟叙利亚伊斯玛伊派教徒何以别称Haschischin,则未见其详。
2. 伊斯玛伊派缘起
自从穆罕默德先知去世以后,围绕着哈里发的继承问题,伊斯兰教逐渐分裂成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派别。惟逊尼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不免对什叶派大加镇压,于是,什叶派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形成了两个主要分支:塞德派与伊玛目派,其中塞德派比较温和,也比较接近逊尼派,而伊玛目派则比较激进也较为神秘化,从中又逐渐演化繁衍出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伊派和阿萨辛派,这几派一派比一派神秘、一派比一派激进。下面大致讲一下他们的教义,否则真的很难理解阿萨辛派教徒的很多行为。
首先说明,伊玛目(Imam)是教长之意,十二伊玛目派不承认穆罕默德身后的艾布·伯克尔、奥玛尔、奥斯曼三人的正统性,他们认可的十二代教长的世系如下:穆罕默德(先知)—阿里(1)—哈桑(2)—侯赛因(3)—阿里·宰尼·阿比丁(4)—穆罕默德·巴格尔(5)—扎尔法尔·撒迪格(6)—…….此教派认为阿里的继承人移传了阿里身上的一部分神性,故继阿里为教长者不会犯有罪孽,并通宵人类所不可知的神秘,是灵魂拯救途中的惟一导师云云。问题就出在第六代伊玛目扎尔法尔·撒迪格(Dja’fer Sadik)的继承问题上。扎尔法尔·撒迪格曾指定其长子易司马仪(Ismail)为其继承人,后因其沉湎于酒不能自拔。乃谋废之,另立次子穆萨(Moussa),但是有不少教徒谨尊前面的教义,认为教长既受安拉之感应而行事不得有误,不得反悔,应该以第一次的指定有效。于是十二伊玛目派遂告分裂,其追随易司马仪者,虽因易司马仪于760年去世,未能克行教长职位,仍不承认穆萨的正统地位,遂奉易司马仪长子谟罕默德(Mohammed)为第七代教长,于是同时出现了两个第七代伊玛目。由于易司马仪之党另创新意,别的教派都认为有十二代[可见的]伊玛目,伊斯玛伊派认为谟罕默德为第七代也是最后一代可见的伊玛目,两派教义之别盖在于此。
3. 伊斯玛伊派秘奥义
伊斯玛伊派派遣传教士(Dai)走遍四方,宣称《古兰经》的真谛应该用比喻法去解释。宗教的真理本来具有内在的含义,却被表面现象所掩盖了。如果没有接受过传教士传授的人,是不能揭开真理的奥秘的。伊斯玛伊派声称自己讲述的是“内涵的真理”,故又称“内学派”(阿拉伯语为Bathiniyens)
伊斯玛伊派的秘奥教义是按九段传授于教徒的。其在开罗传授此秘奥教义者为传道长(Da’yi-ud-Da’yat)。信徒在接受第一段教义之讲述以前,必须立下重誓:若不守所传授的秘义,若终止为伊斯玛伊派教友之友教敌之敌者,将受今世最大之灾,来世最重之罚。传道师必于信徒发誓之后,定其传授报酬之价,必须确认其信徒已经接受所灌输的秘奥教义,方才接着讲述更高的教义。
初段至四段:安拉永以设立与保存其教之任务托付教长,教长应为信徒之唯一导师。安拉所造最为壮丽之物,为数有七,故教长为数有七。此七人名为:阿里(1)—哈桑(2)—侯赛因(3)—阿里·宰尼·阿比丁(4)—穆罕默德·巴格尔(5)—扎尔法尔·撒迪格(6)—易司马仪之子谟罕默德(7)。谟罕默德所认识的秘密,为此前诸教长所未及,为安拉所授,再传给伊斯玛伊派的传教士,其他什叶派的传教士皆不得知晓。
以一种新教代替旧教的设教人(prophet,预言家)为数亦有七。每一设教人在世时有辅佐人一人,合计辅佐人有七名名曰沉默人,其任务在于辅佐设教人而保存其教义而已。待此七辅佐人相继去世,一个新的时代开始,另有一设教人出现,将以前所有宗教废止,再立新教。设教人与辅佐人世系:亚当及其子Seth(1)—挪亚及其子Sem(2)—亚伯拉罕及其子易司马仪(3)—摩西及约书亚(4)—耶酥及西蒙(即彼得)(5)—穆罕默德及阿里(6)。阿里之后,尚有辅佐人六人,即哈桑至易司马仪六代伊玛目,到了易司马仪之子谟罕默德,则为第七代亦是最后一代设教人。凡人想得秘密教义正解者,必须向伊斯玛伊教派祈求;一切人类皆应该服从此设教人。
五段:最高教长应该有传道师十二人周历世界,其数乃神的智慧所决定。
六段:关于祈祷、布施、巡礼、清净的秘义;切勿妄信传说、简单引证,只应承认理性的证明。
七段八段:一种宗教的创始人必须有一传授其训诫的辅佐人。并为信徒解释《可兰经》的神秘意义。
九段:反复重申此前所授教义,及其觉得信徒的确值得授以最高秘密时方才讲授:“所谓创造及主因,盖比喻物质的起源及变化,感应仅为精神之娱乐。传道者以天启之事传于人类,而使其新教在秩序与正义之中合乎人类之需要。当此宗教为公益所必须时,始成为必须遵守之宗教…….云云。
伊斯玛伊派的教义中最重要者,在于宣扬“一个新的时代开始,另有一设教人出现,将以前所有宗教废止,再立新教”,另人听着有点象《圣经·旧约》里宣传的“弥赛亚”,是不是?这正是他的危险之处,伊斯玛伊派宣传的“期待中的伊玛目”重返世界,铲除暴虐,建立正义的学说,实际是一种隐蔽的反现实的政治活动——目标是当时(公元8到9世纪)统治伊斯兰世界,正在对什叶派大加屠戮的阿拔斯王朝。